湖北圣錦源酒業有限公司
服務熱線:0713-6188829
胡 總 :181-8612-7681
方 總 :186-2703-3095
199-8683-4698
地址: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馬曹廟食品科技園內
湖北圣錦源酒業有限公司
服務熱線:0713-6188829
胡 總 :181-8612-7681
方 總 :186-2703-3095
199-8683-4698
地址: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馬曹廟食品科技園內
故鄉桑椹樹
文/李朝俊
六畝田北邊,是八畝地。
八畝地中間平臺上,有棵兩三個小孩牽手,合抱也抱不住的桑椹樹。
桑椹樹又粗又大,象把張開的綠傘,將平臺罩個嚴嚴實實,成了人們勞作之余歇腳的地方。
最妙的是,粗粗胖胖的丈余高主干之上,茂密的樹枝,各展宏圖,各顯手段,各有所長,各見高低。
東邊的靠著太陽,使勁的長著枝條,碗口粗了還顯不夠勁,平伸到莊稼苗上空親太陽,吸雨水;北邊的枝條靜靜彎腰低長,離平臺約半人多高,被人跳起爬上爬下,有些泥巴又有些光滑;南邊的枝條中規中矩,圍著主干可勁往上長,遮風擋雨吸陽光;西邊枝條與東邊的較勁,也想任性擴張空間,畢竟紫氣出東方,夕陽余輝弱了些,所以有些心有余,有點長勢力不足,自然有幾分腰垂背駝的暮氣。
這些都不影響桑椹樹的整體生長,更不改變桑椹的品質,倒是讓不同食果者,各取所需各有收獲各品美味。
說是平臺,有點書生氣。其實就是長滿茅草的荒野田埂,只是樹上有桑椹,樹下來的人多,形成了季節性聚集地。說是平臺,因高于四周耕地,也不算過分。多少算是吃桑椹的人,嘴口甜時給了桑樹之地一個叫法。
耕地多種小麥、棉花、花生或紅薯,有時也種芝麻和綠豆。低矮的莊稼,高大的桑樹,多姿多彩長在鄉野大地上,越發成了田地中的一道風景?;蛟S當今那幅根植祖國大地枝繁葉茂參天大樹的公益廣告畫,就是創作者取材這棵老桑樹呢!
四季輪種的耕地,年年有變化,不變的是平臺上桑椹樹。一年又一年,一代又一代,給不同胃口的人們,提供同一味道的果子。
桑椹又大又黑,或者叫又紫又大,吃上三五棵,就嘴唇染成烏黑,甜汁滿嘴四溢,足以表明水多、味正的特質。絕對桐柏山中頂級桑椹的品種,絕對是當地一絕的特有味道。
麥黃穗,田插秧,天漸熱,是桑椹又甜又大又好摘的時候。無論啥人,只要有勁爬上樹,就能飽飽的吃頓桑椹。遇到心眼好,膽子大,技巧絕,靈活如猿的同伴,高處最好的桑椹,在伙伴的奮力搖動下,陣雨般落滿仰臉伸出的手捧中,或牽袖扯角的布衫上,更多的掉在草叢里,平臺踩明的硬地上。那感覺就是幸福之雨飄來的快樂氛圍,就是伙伴情誼甜蜜如桑椹美妙時刻。
曠野的桑椹樹,葉長葉落,年輪一年又一年。摘桑椹吃桑椹,年年如此,代代如此,人們甚至熟視無睹,感覺平常稀松。
直到那年,有人在兩里開外的坡嶺上,用儀器照莊稼地時,突然發現了平臺上桑椹樹下的秘密,派人在樹南邊三米左右的地下,挖出了一個閃閃發光的銅鏡子,這棵桑椹樹名望大升,說法不斷翻新。
有說鏡子是劉秀的,有說是王莽的,有說王莽攆劉秀,弄丟在地里的,也有說下邊是漢墓,系出土的文物。到底是誰的不用操心,總之是漢朝皇帝家的。鏡子最后到哪去了,村里人,鄰村人,都沒有誰關心,反正開挖的是公家人,公家人拿走就歸國家管了。桑椹樹和劉秀的淵源,從此在村頭地埂,接著"冒話"(民間故事)傳說開來。
那年躲過王莽追殺的劉秀,悄悄走在桐柏山間。又累又餓又渴之時,一棵枝繁葉茂彎干低枝的桑椹樹,沐浴在晨光清風中,葉子發出“沙”“沙”悅耳響聲。劉秀抬頭望見樹上,被雨水沖涮過的桑椹,果實又紫又大又鮮,頓感饑餓難忍。四下張望見沒有威脅后,足登戰馬伸手摘下果子,就狼吞虎咽的吃將開來。
困難中桑椹充饑經歷,稱帝后劉秀仍念念不忘,特意到桐柏山冊封樹王。結果情感太充沛沒看清對象,誤抱桑樹旁邊的椿樹,就興奮異常連說三聲:"今個封你為王!"未被封王的桑椹樹聞迅,被劉秀報恩念舊情之舉感動得淚流滿面,更不愿言明自已的身份,去奪椿樹的意外之喜。
傳說封王儀式當晚,椿樹悄悄對桑樹說,王冠是你的我受之有愧,現在就還給你,明天我再對大家說明原委。桑樹靜靜一笑言道:封王是誰沒啥要緊的。你不常見農田之人,汗摔八瓣只管勞作,至于交上的皇糧是誰吃從不過問么?!只要我們各盡本份,誰王誰民何來之有呢!椿聞聽后越發愧疚,感動之淚,從心中不覺涌出。
至今在桐柏山區,椿樹旁必有桑樹,椿樹長的又高又粗,很有王者的勁頭,但椿對桑畢恭畢敬,保持著侍衛者的距離。桑樹茂盛仍舊如初,照常結桑椹,照常樹干中間眼窩處,心存感激淚痕兩串,照常不與椿樹比高低,普普通通過日子。椿樹眼窩處也有慚愧的眼淚涌出,成了印證傳說的美妙歷史畫卷。
桐柏山中的人,都知兩樹的來歷,兩棵樹在心中的輕重,上至老人下至玩童,都明鏡般的了然胸間。桑椹樹功大,入山林甘愿普通;桑椹樹品高,有名無名心平常;桑椹樹低調,居功淡然靜無語。桑椹樹與桐柏山中的眾多樹木一樣,深藏山中溝底嶺頭河灣田沖,或列陣陽坡崖上,或單獨站在曠野中,或三五成片長在堰埂,任春風勁吹夏雨沐浴,迎深秋寒潮冬天飛雪,繪桐柏山無限美景,描淮河水多彩波浪。
不知是桐柏山水造就了桐柏人質樸無華的品質,還是桐柏山人培育出桑樹默默付出的品行。從不爭名逐利,從不討價還價,從不居功自傲,是桐柏人民的固有品格。這種胸懷若谷豁達天下的態度,使鄉親們戰爭年代將"最后一尺布用來縫軍裝,最后一碗米用來做軍糧,最后的老棉襖蓋在了擔架上,最后的親骨肉送他到戰場!"
天下鄉親情,故鄉桑葚甜。